阅读历史 |

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49(3 / 5)

加入书签

荣期肯定无法平衡各军之间的利益,最后只能粮尽而退。希乐就是因为看出了这点,才作这样的人事安排,他是根本不可能真的让司马氏的人,真的建立功劳,打下一片江山的。”

刘穆之长舒了一口气:“这些军事方面的事,还是你在行,我当初看到这个安排时,也只是隐约觉得不对劲,却说不上来哪里不对。不过,这样浪费一次西征的机会,不可惜吗?”

刘裕摇了摇头:“现在不是西征的好时机,荆州刚刚收复,还远远谈不上稳定,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彻底平定,雍州的鲁宗之也态度暧昧,不可轻动,上次蜀地叛乱,屠害毛家全族,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有份参与,现在要讨伐,他们肯定是会因为畏惧而全力抵抗,即使我们下令赦免,也多半不会信任的,荆州若是不稳,那就算武力打下益州,也需要很长时间保持强大的军力驻守那里,以镇压各家族的反抗。对现在的大晋来说,这一块并不是急于收复之地。”

“只是那司马荣期,为了自己建功立业,不顾国家利益,硬是要出兵攻蜀,他占了这个大义名份,无法直接反驳,所以也只有让他放手去打了。只有让他在现实面前碰个头破血流,才能让这些司马家的王爷们明白,打仗,不是儿戏,这是需要军国才能的,不是说靠生在司马家,就能有这种才能。”

刘穆之微微一笑:“那要是司马荣期这样问你,说为何没有强敌的益州你不去取,靠近强大胡虏的南燕,你却是要准备下手呢,你如何回答?”

刘裕勾了勾嘴角:“因为南燕离建康不远,即使是从广陵到南燕,也不过千余里,要是从彭城出发,那更是只有几百里,大军出动也就几天时间就能到达,而且江北的土地肥沃,只是缺乏开发而已,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消灭南燕,那江北六郡之地,从此就安全,大晋可以放心地在这里移民屯田,征兵征粮,以后无论是北伐中原还是渡河攻击河北,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了,这是益州之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。”
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好吧,那还是回到最早的问题,如果司马荣期真的讨伐不成,你准备让阿寿去第二次西征吗?”

刘裕笑道:“不错,阿寿有将帅之才,打个谯蜀,可是小菜一碟,而且,我准备派道规率军回荆州,以他们的兵力为主,二次伐蜀。”

刘穆之的脸色一变:“道规?你原来不是准备让道规出镇江北的吗?”

刘裕叹了口气:“情况有变,如果希乐也对江北有意,那我就不能让道规去当北徐州刺史了,因为无论是谁,都不可能在现在的军功上比过希乐,只有维持现状,才能让希乐没有口实出镇江北。”

分遣三将镇淮徐

刘裕的目光落向了帐内的那个沙盘舆图,江北六郡的那一块:“所以,江北的名义上的长官,仍然是现任彭城内史的道怜,而道规,则辅助阿寿出镇武陵,名义上先是说扫平荆湘一带的桓楚余党,防备岭南的妖贼,但实际上,只等司马荣期一退,就再次出兵伐蜀,趁着蜀人们还以为得胜的时候,打他个出其不意,一举平之!”

刘穆之的眉头紧锁:“可是道怜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,都不能胜任江北六郡的长官,你也知道你这个二弟的脑子不太好使,而且,他从小因为苦日子过得太多了,所以格外地贪婪,这一年多来在江北,虽然大恶没做,但是也没少拿国库里的东西,弹劾举报他的文书每天都有几十封,你最清楚这点。”

刘裕咬了咬牙:“道怜确实不争气,但现在不能动他,只要一换人,那希乐一定会主动来争,没有任何人能争得过他,除非,除非我亲自出镇江北,那得把这北府主帅的位置,乃至朝中大权,都让给希乐。”

刘穆之叹了口气:“罢了,道怜虽然贪婪好利,但还不至于为了夺权而误了大事,不过,你得找些精兵强将辅佐他才是,出镇彭城,东海,盱眙这些要地,这样就算燕军南下,也不至于让整个江北失守。”

刘裕点了点头:“我准备派朱龄石,檀道济,王仲德三将,分屯这三处,加上原来的彭城守将羊穆之,有三万兵马,这支部队足以挡住南燕的攻势,为我集结大军北上争取足够的时间。”

刘穆之正色道:“那你准备让谁节制这三万兵马呢?要知道,哪怕是你派出的三将,也是互不统属,他们也不可能对道怜服气。”

刘裕沉吟了一下,说道:“让诸将分屯各地,自己掌握军队,如果有强敌来犯,则相机决定是否救援,南燕若是大军南下,我这里不可能没有半点消息,会提前进行准备,甚至前出到广陵,指挥后续部队跟进,如果南燕只是小股部队来骚扰,那驱逐即可,如果是大军南下,那就让各将分别退入所在的城池固守,等待我的大军前来。以他们的实力,守住各自的城池半年以上,不成问题。”

刘穆之勾了勾嘴角:“那各地的屯田民户呢?”

刘裕正色道:“南燕大军来犯,那就由各村的村头集结民众,抛弃所有的财物,退入附近的大城之中,或者是一路南下。不要为了一点财物就贪恋不走,如果命都没了,这些钱粮又有何用?告知民众,所有的损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