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4(3 / 7)

加入书签

狼猛兽,毒蛇蚁虫,是这种十几个人,几十个人的小团体能对付的吗?就算可以对付猛兽毒虫,那吃啥穿啥呢?成天靠摘野果子谋生吗?”

青龙勾了勾嘴角:“你说过,可以控制一大片地方,拉上几百上千人,然后建立山寨,巢穴,最后成了气候,靠勒索平地的村民为生。”

白虎微微一笑:“那要得是几百上千人呢,起码要几个村子集体逃亡才行,在战国时,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,若是整村逃亡,那除非是村长或者是乡吏带头,这种情况,往往州县就要出动军队去搜查了,若是十几个村子每个村逃亡个十户八户的,那首先要把相隔数十里,上百里的各个村子的这些人给串联起来,想那刘邦当初作为里正逃亡时,在芒砀山也不过啸聚百余人而已,这已经是作为地方豪强,带头大哥的刘邦的极限了呢。”

“所以,那种有几百上千人规模的人,在春秋战国时期,如盗跖这样的人,恐怕得是当地非常有力的贵族士大夫,只不过为了避免影响宗族,而不敢用本名而已,这些人与其说是啸聚山林,不如说是割据一方,不奉王化罢了。正常情况,太平时期,国家是不会允许这样的分裂割据势力存在了,更不用说这些人还有直接攻击州郡,抢夺地盘的实力了。”

朱雀反问道:“可是盗跖所在的不就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吗,那是个大乱世,鲁国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他呢。”

白虎平静地说道:“战国在这个时候,各国之间交战频繁,战事不断,而战争导致的溃兵散卒也非常多,打了败仗,受了伤,脱离了军队的军士,不想再回故乡,受沉重的官府盘剥之苦,于是如果有一些地方豪强组成山寨这样的地方,他们是会去投奔的,就象刘牢之建立起自己的势力,就是用这种模式,以淮北山寨来吸引了不少淝水之战后的散兵游勇和盗贼马匪。但这种情况,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太常见,因为各国为了打仗,都是有战斗经验丰富的常备军,而且军士如果在军中逃亡,家人要连坐的,山寨的规模一大,会给官府派军剿灭,有了军功爵制度之后,这类山寨强人,就成了正常军人们晋升的最好道具,打他们,总比打强大的敌国正规军要容易。”

庶族地主来源考

玄武微微一笑:“所以,白虎大人是想说,战国时代的国家,国力强大,尤其是官府朝廷对百姓的控制力很利害,所以要形成这种大规模的百姓间的串联,找个能组织起来他们的带头大哥,或者是找个他们的容身之处,并不容易。真要成事了,也会给国家派兵消灭?”

白虎点了点头:“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,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战国时代,各国能控制基层,乡村的,往往是直接听命于国家的吏,或者说,就算是楚国这样由贵族代管地方的,这些吏也是由贵族的门客,部曲们所担任,只不过贵族还要再继续听命于楚王罢了,总的来说,官府对于百姓,庶人的掌控力很强,除非是有一个大领主直接想要割据自立,不然很难有上万人规模的山寨存在,唯一的例外,也许只有墨家这种跨国存在的山中门派了。”

青龙沉声道:“说一千道一万,战国时代,军队是开始大量由野人,庶民担任了,而以当时的战时为军,平时为民的保甲制度,是要由最基层的村长,保长们在平时控制民户,战时直接从民户中征发丁壮,以组成军队,白虎大人,你是想说因为士族不会住在乡村之中,脱离了这些庶民,所以跟他们有隔阂,这是你想表达的观点,对吗?”

白虎微微一笑:“青龙大人说得很到位啊,因为战国间的战争进入到了灭国级别,所以所要用的兵力,远远多过春秋时期,而频繁的征发,只靠原来的士族,是根本不够了,以前也许可以通过士族再收养大量的门客,奴仆,以这些人成军来应付战争,但是晋国最后被上卿贵族所瓜分的教训,让所有战国的国家,不敢再通过大贵族来代管民众,分割土地,除了楚国之外,所有的其他国家,都进入了军国时代,通过各种变法图强,让国家可以直接管控民众,可以直接从庶民之中,征发出大军,或者是让他们交纳足够多的税赋,提供巨大的人力资源,所以,吏校一体,战时为伍长,什长,百夫长,平时为保长,村长,里正这些治民吏,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征发模式,形成国家直接管控庶民的统治模式。”

朱雀的眉头一皱:“所以,因为士族不愿意居住在乡村之中,不想跟庶民混居,所以就失去了平时对这些庶民的管理,也失去了战时对他们的控制?”

白虎叹了口气:“其实,士族也不是完全不进入乡村定居,很多士族的子孙并不止一个,嫡子继承家业和爵位,而其他的庶子,就未必能留在城中了,有些就是去自己家族名下控制的乡村封地之中,当个小地主,下等士族,就象我们现在庄园里的庄头,管事一样,只不过,这些管事是由士族庶子来担任。”

玄武沉声道:“我们今天其实也是这种模式,没有太大的区别,很多小庄园的庄主,就是由我们世家的支流,庶子们去担任,而庄头,管事这些,是作为熟悉农事,知晓庄中内情的人,来协助管理,或者说,是实管实操作的人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